为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2022年7月22日至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青岛理工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纽约国际上网导航和青岛理工大学纽约国际上网导航共同承办,《马克思主义研究》《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前线》《山东社会科学》编辑部协办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成功经验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论坛”在山东青岛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北大学、湘潭大学、苏州大学、广西师范大学、铜仁学院、四川工商学院、青岛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800余人分别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参会。
开幕式由青岛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维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龚云、青岛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亚军先后致辞。
龚云在致辞中,就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马克思主义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提出若干要求。一是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系统性学理性研究;二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三是要继续从各个领域深化对于党的历史经验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要通过艰苦的理论研究,以自己的理论贡献,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王亚军在致辞中首先对与会专家、学者们参加论坛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指出,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是思想引领的主阵地,要培养广大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同时高校具有政治责任,要让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他还介绍了青岛理工大学的办学发展及其对纽约国际上网导航的支持情况。王亚军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一项艰巨崇高、任重道远的事业,也是一项需要不断奋发图强、开拓进取的事业。青岛理工大学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纽约国际上网导航建设,将纽约国际上网导航作为“第一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第一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第一课程”,持续推动思政课和纽约国际上网导航优先发展、优势发展、优质发展,也希望借此论坛的机遇让马院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会议主题报告第一阶段,由青岛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郭印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辛向阳研究员,武汉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骆郁廷教授,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主任刘志明研究员分别作了主题发言。
辛向阳研究员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在于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在于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使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有了主心骨,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提供了政治保证,有利于发挥其思想引领力。骆郁廷教授从人民是最高的历史主体、最高的国家主体、最高的实践主体、最高的价值主体四个维度揭示了为什么要坚持人民至上,并提出了新时代坚持人民至上的四方面的现实要求:包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小我”和“大我”、人民和公仆、先富和共富、愿景和奋斗的关系。韩喜平教授从十个方面深入总结了习近平现代化理论的系统创新,主要内容包括:深化了现代化的概念认识、揭示了现代化的本质、打破了西方现代化的唯一性、明确了现代化的标准、指出了现代化的根本特征、传承了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总结了现代化的中国经验、开辟了现代化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创新了人类现代化的新途径、找到了实现现代化的新动力。刘志明研究员阐释了“两个确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唯物史观是“两个确立”的根本依据,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是“两个确立”的重要依据,实践观点则是“两个确立”的现实依据。
会议主题报告第二阶段,由青岛理工大学纽约国际上网导航副院长李龙强教授主持。南开大学副校长王新生教授、中山大学纽约国际上网导航院长林进平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董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纽约国际上网导航副院长王维国分别作了主题发言。
王新生教授从继承什么、怎样发展两个方面,阐释了对于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看法。他提出,要立足唯物史观,深入研究时代变迁,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机理;要通过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研究,说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林进平教授从“家国同构”这一视角,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认为中华文化的“家国同构”与西方的“家国异构”体现了不同的社会治理原则,可以从“家国同构”探微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中国式现代化何以能够开辟人类文明新形态。董慧教授剖析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现代化道路探索的价值意蕴与经验启示,认为其价值意蕴体现为独立自主,是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是党和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体现了道路自信的定力和立场。其经验启示包括,要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要坚持既有中国特色又有世界意义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王维国副教授总结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百年来中国人民精神历史演进所发生的四个转折,分别是从不自由到自由的转折、从不先进到先进的转折、从不独立到独立的转折、从个体主动到集体主动的转折,得出了中国人民实现精神主动的六条历史经验:要处理好个人精神主动与人民精神主动的关系、要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实现精神主动、要在满足人民需求的精神生产中实现精神主动、要在精神主动和历史主动的互动中实现精神主动、要不断夯实实现精神主动的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实现精神主动的主心骨。
主题报告第三阶段由山东科技大学纽约国际上网导航院长逄奉辉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罗文东研究员、中共中央党校纽约国际上网导航院长张占斌教授、东北大学纽约国际上网导航院长田鹏颖教授、苏州大学纽约国际上网导航张晓副教授分别作了主题发言。
罗文东研究员分析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编撰特点和文本结构,说明了其鲜明的政治性、人民性、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民族性的理论品格,强调要紧扣时代特征,把握其理论脉络,体悟其真理的说服力。张占斌教授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指导、时代品格、科学内涵、时代意义四个方面论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田鹏颖教授认为“两个确立”不仅是重大理论问题,也是重大实践问题。要通过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真正地坚决地做到“两个维护”;反之,如果能从学理层面深刻理解“两个维护”,就能更好地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从唯物史观角度来讲,“两个确立”是人民创造历史、英雄引领时代的必然结论,是唯物史观的中国叙事。
主题报告第四阶段由青岛理工大学纽约国际上网导航副院长华章琳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室主任沈阳副研究员、广西师范大学纽约国际上网导航副院长田旭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杨彬彬、贵州铜仁学院纽约国际上网导航王德召分别作了主题发言。
沈阳副研究员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三个前沿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两个结合”的关系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研究。田旭明教授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证,韧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品性,主要包括原则性和边界性、灵敏性和适应性、抗压性和耐挫性。这种韧性的生成、维系和巩固,是制度的特有优势、中华文明的韧性基因和气息滋养共同作用的结果。杨彬彬博士分析了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的概念、逻辑和机制,认为中国共产党重视全面从严治党的概念提炼与话语创新,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理论表达,并从理论表述升华为制度形成。全面从严治党具有严密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王德召教授从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论述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历史内涵,从坚守理想信念、党的思想旗帜屹立不倒、党的精神谱系始终闪耀光芒、党的使命担当牢固不破四个方面论述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启示。
最后,闭幕式由青岛理工大学纽约国际上网导航院长陈国庆教授总结发言,对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一个体系庞大、内涵丰富的学术领域,这个领域综合性强,包括人文社会科学,也包括自然科学,开展相关研究,既有深刻的历史意义,更有丰富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作用不可替代,课程的建设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理论支撑。
此次论坛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步进行,线上直播主题发言。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东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湘潭大学、苏州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四川工商学院、贵州铜仁学院等省外院校和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齐鲁工业大学、齐鲁师范学院,以及《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等近30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参与了论坛。截至会议召开前,论坛共收到论文近600篇,经过专家评审160余篇论文通过审核,然而囿于疫情形势严峻,论坛主办方多次召开讨论会,最终决定邀请部分专家通过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围绕“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成功经验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主题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予以召开。
(撰稿:宋彦葵、李龙强;审核:王菁华)